首页 资讯 财经 股市 证券 金融 投评 English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/ 财经头条 / 正文
告别非核心业务板块 重回双位数增长 药明康德资产出售不简单
来源:
2025-11-05

当今年三季报期间,药明康德(603259.SH/2359.HK)同步发布公告,表示将以28亿元出售康德弘翼与津石医药的股权时,市场目光大多聚焦于短期收益。然而,从三季报数据与全球布局动态来看,这场资产处置绝非简单的“变现操作”,而是一条贯穿股东回报、产能扩张、主业升级的价值传导链,让“卖资产”的影响力从即时收益延伸至长期增长动能。

  

收益落地 股东回报确定性拉满

  

资产出售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股东回报的即时兑现上。2025年前三季度,药明康德归母净利润已达120.8亿元,同比激增84.8%,远超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。其中,出售XDC股权带来的额外收益,让整体利润水平显著扩容。

  

按药明康德归母净利润30%的现金分红比例测算,2025年常规分红规模增长已高度确定。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0.8亿元,即便按照前三季度的归母为基数,对应常规分红已超过36亿元,较2024年28.3亿元同比增长逾三成。这意味着股东不仅能享受核心业务成长所带来的二级市场溢价,更能获得资产优化带来的额外回报,长期投资价值清晰可见。

  

300亿现金储备护航全球扩产

  

资产出售与主业盈利的双重贡献,为药明康德积累了充足的“弹药”。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,公司现金储备攀升300亿元,这笔资金正快速转化为全球产能布局的关键因素,为CRDMO业务的规模扩张铺平道路。

  

在欧美市场,美国特拉华州基地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,2026年四季度投产后将新增口服制剂年产能50亿片;瑞士库威基地的喷雾干燥车间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,届时肠外制剂产能将翻倍,瞄准欧洲高端医药市场。在亚太地区,新加坡基地一期工程进度超60%,2027年投产后将成为寡核苷酸药物生产的核心枢纽,辐射东南亚及中东市场。国内方面,泰兴多肽基地提前3个月投产,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突破10万升,小分子原料药产能年底将超4000kL。扎实的现金储备不仅保障了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,更让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抢占先机,有效规避了单一区域带来的风险。

  

聚焦主业 盈利质量筑牢增长根基

  

资产出售的深层意义,在于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,让CRDMO模式的盈利潜力充分释放。剥离非核心业务后,药明康德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印证了这一战略的有效性。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.5%,远超整体营收18.6%的增速。

  

细分业务中,化学业务表现尤为突出,收入达259.8亿元,同比增长29.3%,经调整Non-IFR毛利率达47%,同比提升6.1个百分点;TIDES业务作为高增长的核心推动力,收入同比大增121.1%,在手订单增长17.1%;小分子D&M业务商业化项目突破80个,临床后期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3%,形成“研发-生产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

更关键的是,主业的“造血”能力持续增强。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108.7亿元,同比增长35%,远超营收增速。这表明利润增长并非依赖资产出售的短期收益,而是源于业务本身的现金创造能力。这让药明康德在医药研发需求增长的赛道上,具备了持续领跑的实力。

  

CopyRight@2010-2025 中金网 All Right Reserved

工信备案号:沪ICP备 2021001869号